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2/5页)
不是王稽忠于大王、忠于秦国,将臣下带到秦国,则一定没有今天的范雎;如果没有当初的郑安平不顾性命,将臣救出,臣下今日也不可能有如此幸运来侍奉大王;如果不是他们,臣下就断然难以遇见如此英明圣哲的秦王,臣安能享受如今的富贵荣华呢?然王稽至今仅为一个小小的谒者,当年救臣于水火之中的郑安平还是一介平民,臣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不能够有恩报恩,心中实在是愧疚不已,请大王恩赐。” 秦昭襄王心想,范雎的功劳不可谓不大,这二人既然如此忠义而有见识,做个一般的官员也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遂准其奏请,任命王稽为河东太守,三年之内不需要国家对其进行考核;任命郑安平为将军,希望他能够在战场上为秦国争光。只可惜,这二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后来,在范雎的保举下,郑安平代替白起攻击赵国的邯郸,却被赵国来了个反包围,最终率领属下两万人马,投降了赵国;而另一个人,王稽,在魏国和楚国联军攻击秦国临汾的河东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郡之时,害怕临汾失守,竟然暗自和诸侯私通,终被发现而死。 两个人的不臣之举,对于范雎的打击是巨大的。早在商鞅变法之时,秦国就立下了法令,如果当事人犯了罪,则举荐之人与当事人同罪。依照法令,范雎更是要遭受灭族的惩罚。而当时,魏王因为害怕秦国,已经将范雎的家人送到了咸阳,可想而知,当时如果秦王下令依法来论处,范雎难逃被灭族的下场。 然而,秦昭襄王出于对范雎的信任,将所有的流言飞语都压了下去:敢擅自议论郑安平之事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