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战争天平的趋向 (第5/6页)
赵军中有见识的将领之一,对于长平的战略地位,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廉颇的那支精锐之师,即使没有经历上党的败绩,也会分兵在此地固守,以待时变。当然长平本身的战略位置、地理优势也决定了其重要性,这也决定了秦赵双方必然会对其展开激烈的争夺。 长平之地,总面积相当于如今一个普通的乡镇。秦军如果占领了此地,并在此地扎营驻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其战略缓冲,到时大营之巩固,六国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能够攻破。这不仅仅因为长平是个狭长的矩形盆地,还因为长平在东部、西部和北部三面环上的同时,西北向东南还有明显的倾斜,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长平境内有一条丹河和地势平行而走,它能够解决军队至关重要的水源问题。丹河有五大支流,即许河、小东仓河、东仓河、东大河、永禄河,它们构成了一个水网,遍布整个长平境地。长平以山地为主,任何一方军队占领了此地区,就能够借助山地进行伏击和掩藏,借助丘陵进行攻击和快速回防,借助平原河流进行粮草辎重的调度。如此,只要夺取了长平,进而巩固其防卫,就能够在敌人攻来之时,处于长期的对峙状态,只要不出意外,敌人必定会被拖垮,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廉颇正是认识到了长平的地理优势,才带着从邯郸来援助上党的20万大军在此设防。战场上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廉颇虽然已经是个老将,但是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他的战略智慧远远高于一般将领。这也正是为何廉颇能够最终名列战国名将之一的原因所在。 廉颇在盖负、盖同和冯亭都兵败之后,马上加固了以丹河为依托的防线。如此,赵军有了水宽谷深的丹河作为屏障,更有大粮山和韩王山两大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