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29章强权政治下的小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章强权政治下的小国 (第5/6页)

国背晋向楚而对郑国进行讨伐,晋军一直打到郔地,郑国为求自保,无奈之下与其讲和。当年夏天,楚国就派兵前来问罪。鲁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郑国在楚国的武力威胁下与楚国讲和,很快,晋国又联合宋国、卫国、曹国对其进行讨伐,郑国又只好背楚亲晋。当年冬天,楚国就又来讨伐。

    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郑国从楚会遭到晋国攻打,从晋会遭到楚国攻打,无奈之下,郑国大夫子良提出了“与其来者”的方针,这其实是一种顺风倒的政策,不死守与哪方的盟约,谁带兵来攻打就向谁献上一份礼物,表示服从。子良所提出的墙头草策略是郑国在那种形势下求生存的上策。

    郑国这种巧妙的周旋政策得到了晋国的默许,然而楚国对此却表示十分不满。郑楚结盟之后,楚国看到郑国依然与晋国来往密切,就向郑国发起了进攻。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春天,楚军包围了郑国国都。被围困了三个月后,郑襄公见晋国还是不肯出手相救,就只好亲自到楚军中去讲和。最终,两国订立盟约,襄公的弟弟子良被送到楚国去做人质。

    郑国已经兵败投降,晋国才派荀林父带三军前去救郑。晋军行至黄河,得知郑楚讲和的消息。荀林父准备回师,中军副帅先縠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要保持晋国霸业,就必须与楚国决战。先縠的行动得到赵括、赵同的支持,他带领自己所属的部队渡过黄河,准备去攻打楚军。荀林父意识到,如果先縠失败,他作为主帅要承担全部责任,而全军渡河,如果失败的话,责任也是众将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