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47章吴国的起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吴国的起源 (第3/7页)

得以兴起,从太伯建立吴国至吴王寿梦振兴吴国,总共传了十九代人,吴王寿梦正是仲雍的第十九代孙。

    虽然吴国的起源已经被正统的编年史所接受,但是中国已故的著名历史学者童书业在他的著作《春秋史》中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对《春秋》、《左传》和《史记》这些史料进行了深入探究之后,认为太伯与仲雍逃到“荆蛮”的这种说法更具有传奇色彩,并“疑心吴、越的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室都是楚的支族”。最后,他又补充说:“我近来又疑吴或本为汉阳诸姬之一,乃虞国的别封。其后东迁者,另有考证。”因而,对于吴国的起源而言,仍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鲁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他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就是季札。季札自幼就敏学聪慧,具有君子之风,与人无争,吴王寿梦对他特别喜爱,便有意想要把王位传给他。可是季札却拒绝了父亲废长立幼的打算:“对于王位的传承,国家礼法自有规定,怎能为了父子之间的私人感情而破坏先王的礼制呢?”于是,寿梦在临终前便对长子诸樊说:“我想把国家传给季札,但是他为了礼制不愿意接受,你万万不可忘记我的话。”然后嘱咐诸樊“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诸樊都一一应允。

    吴王寿梦去世后,作为长子的诸樊决定先代理国政,等着国丧期满之后,再让季札即位为君。国丧期一过,诸樊让位给季札,但季札坚决不肯接受。可是吴国人非要拥立季札为君,季札无奈之下,只好抛弃了家室,跑到深山野林里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