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40章秦国跨时代的进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秦国跨时代的进步 (第2/4页)

 当时秦国的地理位置很是偏僻,远在西方的苦寒之地,各项事业都远远地落后于东方诸侯国。尤其是比起当时的东方,孔子的故乡所在地——齐鲁之地,秦国更加显得落后。但是秦国人并没有甘于落后,而是在一次次渴求中,取得了让东方六国为之侧目的成就。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秦国人开始逐步废除了人殉葬制,这一残酷制度的废除,标志着秦国在文明进程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秦献公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公元前378年),秦国开始出现了市,商品贸易的发展,使得秦国能够互通有无,在促进了秦国商品交通的同时,更促进了秦国信息和人员的流通往来。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秦国颁布法令,学习东方六国,开始有户籍,人口得到控制,国家秩序开始逐步确立。

    然而,秦国跨时代的进步真正始于秦孝公时期。当时远在强大魏国的商鞅,报国无门,屡遭陷害,无奈背井离乡,来到秦国。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商鞅一来到秦国,便受到雄才大略的秦孝公的赏识。两人一拍即合,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由此开始。在这场变法中,秦国制定了许多法令,并逐步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秦国人开始铸造并使用货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秦国从落后、野蛮、封闭的羸弱小国,一举成为战国最为先进、文明、开放、强大的国家之一。

    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秦国改革力量,即封建势力。相对于东方六国,秦国的腐化势力是最为薄弱的。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秦国变法,有利于新的制度的实施。秦国的地主阶级最先向原先的领主残余势力发起进攻,农民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