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重耳的历程 (第5/8页)
权倾一时的赵盾就是她的儿子,重耳在狄国一住就是十二年。 申生去世之后,重耳就是晋献公的长子,而且素有贤名,在晋国声望很高。晋惠公即位以后,担心兄长会回国来与他争夺国君之位,便派人去刺杀重耳。大夫狐偃便劝重耳说:“咱们选择到狄国来,是因为这里路途近,而且容易获得帮助。可是如今在这里住得太久了,容易消磨志气,现在应该离开了。当初不选择齐国、楚国,是因为它们太远,现在我们筹备了十二年,正好可以远行。齐桓公年纪大了,而且想笼络晋国,如今管仲已死,齐桓公身边多是jianian佞之臣,他一定会寻求像管仲一样的贤人,咱们不妨去投奔齐国。”众人听了都觉得狐偃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离开狄国,到齐国去了。 从狄国到晋国路上需要经过卫国,但是晋国之前曾经与卫国结怨,而且重耳一行人又是自与卫国有亡国之仇的狄国来的,卫文公根本就不按照礼制接待他们。于是他们只好向郊外的农民要食物,农民知道他们是从狄国来的,也不愿意接济他们,就随手捡了土块递给重耳。 重耳自幼娇生惯养,哪里受过这样的羞辱?扬起鞭子就要鞭打农民。狐偃一看自己一方势单力孤,如果在卫国的领土上殴打卫国人,就将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连忙拉住了重耳的手说:“土就是领土,就是国家,这是上天赐给您的好兆头啊!”重耳听了转怒为喜,对着农民大礼参拜,然后接过他手上的土块上车离开了。这些也终归是表面文章。因为重耳也明白了狐偃对自己表达的意思。 到了齐国以后,齐桓公果然对重耳一行人十分礼遇,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