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2/6页)
来,都是依据主人的财势而决定的,那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如同买卖一般,一个人有钱有势,有志大展宏图的人自然会甘心归附,一个人如果无钱无势,即使是一般的人才,也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自然要离开。如此明白清楚的道理,大家都心照不宣,无须互相埋怨。 廉颇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凭借自己的一人之力,无论如何也难以改变世人早已形成的价值观念。门客尚且如此,那么君王呢?或许有一天,在自己无用的时候,君王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纵使自己还能堪大用,但是如果君主找到了可以更好的取代自己的人,自己的下场又会如何呢? 廉颇不敢想,因为该来的总是要来,担心也没有用。廉颇只能用尽全力,保全赵国的大好河山。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登基即位,两年之后,一直重用廉颇的赵孝成王死去,其子赵悼襄王顺势即位。赵悼襄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本来,赵孝成王的位子,应该由尚在秦国做质子的太子即位,但是在大臣郭开的帮助下,赵偃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赵国君主。 这种做法当然会引起许多太子派系和忠君派系的反对,廉颇便被认为是赵孝成王派系的一员。 说起赵悼襄王,还得从他的谥号说起。其中有个悼念的悼字,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解释的:首先,恐惧从处曰悼;其次年中早夭曰悼;最后,肆行劳祀曰悼。而襄字则有两种解释: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这就表明,赵悼襄王壮志未酬身先死,而且还喜好战争,希望通过战争能够重塑当年赵国的强盛。 当然,赵悼襄王是有实现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理想的主观条件的,他虽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