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34章春秋各国的情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春秋各国的情况 (第7/7页)

对栾书等人势大欺君的罪恶行径予以严厉的指责,也是逼臣下向自己盟誓要忠于新君。年仅十四岁的晋悼公也从此承担起了中兴晋国的重担。

    而悼公即位之后,也确实励精图治。他首先致力于整顿内政,先是处理厉公朝的余恶,以“逢迎君侯于恶之罪”将夷羊五、清沸魑等五人斩首示众,并以杀害厉公之事将程滑杀掉,而对于犯上作乱但又对自己有拥立之恩的栾书,则贬斥其养老,另将其嫡长子栾黡提拔到朝中为官。

    随后,悼公便着手于国计民生,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免除百姓对官府及贵族的债务,对鳏寡孤独之人予以照顾,援助灾荒,禁止邪僻侈荡之事,并严格规定不准侵犯农时,对国家、大夫、卿士兴建土木工程亦有所限制。

    而在对外关系上,晋悼公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即位第二年,晋悼公即召集鲁、宋、卫、曹、邾在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相会,采纳鲁国仲孙蔑的建议“城虎牢以逼郑”,最终使得郑国脱离楚国而向晋国靠拢,而陈国随后也来归顺。悼公同时采纳了大夫魏绛的建议,与戎狄修好,从而免除了南征楚国时的后顾之忧。

    经过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行动,晋国终于具备了南下与楚国争雄的实力。晋悼公也逐渐通过保宋、和戎、联吴及疲敌战法的实施,出现了“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例,亦无贪民”的富强局面,逐渐恢复了晋国的霸业,形成了天下诸侯、以晋为大的霸主地位。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768.html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