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破案的我,成了世界瑰宝 第153节 (第4/7页)
敢大摇大摆伪装成服务人员进入,说明他早就摸排好了地形和现状,知道那一个充满“威慑力”的监控实际上不过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他可能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幸,被虐待或者有缺陷,导致他人格不健全,成年后举起屠刀向无辜的人】 俗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也许有人会想说,不幸的童年不背锅,我们也有不幸的童年,可我们后来成长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实际上,只是大多数连环杀手,都经历过“不幸童年”创伤,后续无数凶手无师自通学会了卖惨,导致世界各地人民都习惯了凶手有一个“很坏的童年”为借口实施犯罪作为刺激因素。 【可能是成长环境、突发变故或者外界刺激】 【他应该在20-30岁之间,本地人,有交通工具,高等学历,推测与父母不和睦,这是一个性情自负、傲慢、残忍的男人】 【凶手一定精通互联网技术,他在网上冲浪捕捉猎物】 “……” 梁晟听着蔡教授一条又一条地讲述,脑海里逐渐勾勒出一个凶手模糊的形象,渐渐地,他激动心情又回归平静,因为他发现,这些侧写他们也侧出来了,而且这些说法不是他们昨天发蔡教授的资料吗? 导致再看这张侧写画像,梁晟心中顿生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似喝白开水般没滋没味的感觉。 梁晟自认是一个大老粗,没什么细腻的文化,他找不到更恰当的形容词了,他想抖一抖这说话语调很慢的教授,希望他能抖落干货,最好告诉他凶手的样子、行事轨迹和犯罪动机,他的下一场犯案周期等更加至关重要的东西,他们警察要预防,结果半天只能抖出一两句算是精华的东西。 现代网民也许能懂这种心情,40分钟的长视频,结果就两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