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破案的我,成了世界瑰宝_会破案的我,成了世界瑰宝 第1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破案的我,成了世界瑰宝 第140节 (第6/8页)

乱了这盘棋,确实令人目瞪口呆。

    那种感觉该怎么形容——你、你小子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就这样在人海中找出罪犯,把我们的偶像送进监狱了?

    ——

    江雪律在无数悬案中,作为自己的第一次尝试,他谨慎地挑中了一个蓝色文件夹:“犹卡斯噩梦。”

    文件夹中厚厚的资料,浅翻了两页,让他初步知道了,在上个世纪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案子,这个凶手手段多么残忍,他以一己之力夺走了无数条人命。

    江雪律不是心血来潮,或者在浩瀚书页中随便挑的案子,他翻到了孟冬臣的研究批注:“时隔四十年,破案可能几乎为零。”

    正是这句话,让江雪律想要破案。

    孟冬臣的字符合他的性格,散漫中透着一股刚劲,笔锋如刀。

    偏偏他在结尾写下的这句话,刚劲的字迹十分潦草,透着绝望、叹息和认命,仿佛他研究过后,彻底放下了手里的笔。

    是的,认命,少年读出了这气息。

    好似在无可攀越的高山面前,无数挑战者从一开始的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到失去笑容、逐渐沉寂,他们意识到了命运的无法更改,人力不能胜天,最后选择了被迫臣服。

    想必孟冬臣是翻阅了无数资料后,才得出了这个结论:时间过去了四十年,破案已经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四十年意味着什么,许多人都清楚。

    意味着将近半个世纪,一个婴儿能从牙牙学语成长到中年,意味着时间太过久远,物证残缺不全、受害者尸体早已火化下葬,警察换了一代又一代,档案被封存,甚至可能凶手都死了。

    它的性质也很简单。

    一个被世界无数人判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