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节 把精英教育进行到底 (第2/4页)
个成熟的社会绝对拥有强大的理科能力,而民国则是既不成熟,有对理科严重偏科。当赵泽勇招募大学教员的时候,很容易的就找到了一大批的文科学者。可是却很难找到合适的理工科学者。于是当时的云南大学基本上都是文科。 后来张澈建立大学的时候,就更重视理工科了,更是把学校名字直接叫做昆明理工大学。学校里大量招聘了张澈在美国的同学,并且通过校友会不同届的同学也大肆招募。但是当张澈大学办起来后,赵泽勇已经基本完成了云南的基础教育改革,云南的学生学业比任何地区,比任何国家都重,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到的知识比任何国家的学生都多。 张澈找过赵泽勇探讨过这个问题,但是赵泽勇坚持认为自己做的很正确,因为自己初中时候学习的很多知识比云南高中的都多。因此觉得云南基础教育设置没有问题,认为学生能够接受。 最后张澈妥协了,开始调整自己大学的科目设置,取消大量基础知识的教学,反而改为以动手实验和最先进理论的研究为主,而这些东西在国外基本上已经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了。不用担心学生接受不了大学时候的教育,相反很多学生觉得很轻松,这得益于他们基础教育时期就普遍扎实的理论知识,等到了大学进行实验性研究的时候。就觉得轻松了。 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基础教育,以研究为主的大学教育,加上数量稀少的大学资源和数量庞大的考生数量,造成了云南大学教育最后发展成为一种严格的精英教育。学生不但进大学难,出大学也很难。要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