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节 要发战争财 (第3/4页)
。开始在赵泽勇的各个企业中做大量的实验,汽车工厂不用说,早用上了冲压流水线作业。于是他把目光转移到了兵工厂,赵泽勇两个小型的兵工厂,一个火炮厂一个步枪厂都是一战时候的生产工艺,采用装配线,距离流水线作业有一个时代差。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零件是用机床生产的,产量极慢,尤其是对于缺少熟练技术人员的云南来说,这种方式基本上就注定了不可能大批量生产的。 所以一直以来这两个工厂都是在不断的培训工人,缓慢的增长产量,甚至连一战时期这两个工厂在德国人手里的平均产量都达不到,步枪厂年产量不足一万,火炮工厂不足两百。 陶经纬反复研究,将步枪零件拆卸,组装细心研究,终于开始给这些零件建模,最后达到了八成以上的零件可以以此冲压成型,效率惊人的扩大,产能一万步枪的工厂,不但一下子释放了全部的能量,而且效率大增,年产量达到了十万只。火炮厂倒是因为不能采用这种冲压技术,产量增长不大,只从两百门扩大到了三百门,这不过是由熟练工数量增加带来的增幅罢了。不过陶经纬提出了要冲压火炮,需要建造大量的万吨水压机,这个疯狂的要求一下子就把赵泽勇吓住了,赵泽勇是个宅男不假,可是是一个技术宅,对机械方面的知识可是很丰富的,他知道万吨水压机是个什么概念,不假思索的就一口否定了陶经纬的要求。 万吨水压机,那是一个国家才能有几台的大杀器,工业中用到的地方不多,可是有些地方不用还就不行。现在整个云南都没有一台,倒是在钦州建设的船厂有四台,都是从德国原厂拆卸下来的。听说拆除的时候,不少德国工人都哭了,就差暴力阻止了。但是心里明白,中国人拿走了他们的设备,还招聘了他们大量的工友,也就忍着把眼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