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9章 刘堪观政 (第5/6页)
监监生吴可箕相同,殉节,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亡国的痛惜。 吴可箕在南京关帝庙自缢而亡,留下一首诗: 蹇遇逃君臣, 临危犹保身。 cao心死国难, 耻服北夷人。 也就是说,在相当一部分明臣眼中,刘招孙和他的大齐,与鞑虏无异。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当南京官员们成群结队前往武定皇帝大营,向齐军投降时,南明户部郎中刘成治对他夫人悲叹道: “国家养士三百年,岂遂无一忠义,以报累朝恩?” 说完他便在家中自缢。 礼部官员黄端伯则选择了更为激烈的方式对抗大齐。 黄端伯是姜曰广的学生,他不仅拒绝逃亡广东,在广东,南明忠臣们扶立起年仅二十的桂王朱由榔,继续与大齐为敌。 在广德皇帝召见黄端伯时,他竟怀揣匕首试图行刺齐国皇帝··· 后世历史学家们,对那些在南京陷落之后继续反击大齐的南明忠臣们进行了赞颂,如朱继祚,他率残明势力在兴化,继续负隅顽抗,被杀;蒋若来,他率领民众在崇明岛截杀齐国往来官吏,并试图将这座后来大齐最繁华的海岛,打造成反齐复明分子的海上基地;再如郭维经,他本是朱常灜的户部尚书,在南京沦陷前逃往江西,后来死于临川保卫战···· 类似这样的忠臣比比皆是。 当然,投降新朝以换取富贵前程的人更如过江之鲫。 刘招孙三令五申,令齐国官吏对投降明臣一视同仁,不得加以排斥,甚至在内阁八人组中增加了两个南明降臣,作为势力平衡。 然而,齐国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