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5章 我的故乡 (第8/9页)
” 十年九淹,对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这是最要命的。 为了解除下游江汉平原水患,也为了发电灌溉,为了天朝工业化,大坝不得不修。古城不得不淹。 齐孟的爷爷清晰记得,大水快要淹上来的那几天,人们喊着号子,将重达百吨的赑屃驮御碑运送出城,城墙站着几个老人,呆呆的望着脚下的石龟。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齐孟爷爷伸手扶着城墙,触摸到城砖中的古代黏合剂中还有糯米。 天朝67年,大坝建成蓄水,古城永沉水底。 均县曾是天朝道教的发源地,是道教创始人净乐国王子玄武出家修行的地方。 明初,为了供奉真武(即玄武)大帝,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建皇家道观,在均县县城修建了供皇帝上山前净身及物资中转的净乐宫,为武当山八大宫之首。 爷爷小时候经常到净乐宫游玩,攀爬里面一块巨石雕成的乌龟,龟旁石碑上刻有修建净乐宫时皇帝下的圣旨。 在爷爷的记忆里,均州古城城墙尤其宏伟,胜过现存的襄阳古城墙。 民间有“铁打的均州府”的说法,称其城墙长3.5公里。 天朝58年,丹江口大坝开始修建,为避免截流后运输不便,县城开始搬迁。当时县城居民约2万人。居民们徒手将房砖、木料、家具等搬离,城墙被拆了一半。 净乐宫只搬走了一对石龟、一个牌坊,迁至今丹江口城区,放在复建的净乐宫内,其余500余年的建筑皆毁弃。 城外嚣川区(后更名肖川乡)后靠搬至均县镇老镇所在地,为纪念水下那座永远消逝的古城,肖川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