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登楼、落花、南山 (第4/5页)
诗词分三品二境。” “登楼品,落花品,南山品。”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三品的顺序就是高低之分,登楼品只能聚集一次灵气,供浩然境及以上修士使用;落花品不仅能聚集更多灵气,还能助扶摇境瓶颈修士感悟破境;而南山品更是不凡,能汇聚的灵气海量,同时可帮浩然境瓶颈修士破境!” “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只有落花品和南山品诗词才分此二境,或者说,登楼品诗词只有蕴含了境界才能成为后两品。” “二境其实并无高下之分,但有我之境诗词只能被修士感悟、吸收一次,之后墨宝便会灵气尽失,化为寻常之物。” “而无我之境诗词却能被修士反复感悟,重新聚集灵气,甚是奇妙,实乃天地造化之物。” 归也不得不承认这儒家诗词确实玄妙,尤其是无我之境诗词,几乎已经贴近“道”了,而这在它看来本该是在更高的某个修行境界之后,修士才能去尝试触摸的。 赵戎似有所悟。 三品二境?有趣有趣。 赵戎记得在自己那个时空,曾有位文学大家为诗人提出过相似的人生三境界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而这三境诗人所做出的诗词分别对应的极可能就是这方世界儒家圣人划分的登楼、落花、南山三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