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 (第3/4页)
粮食不是计划着吃,借了出去,自己家里就要挨顿饿了,但是又同在一个村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别人借上门来,也不好意思不借,只是这个李春华每个月月底都来借,着实令人讨厌,而且借了要还,人家借她是一升冒尖的米,她下个月月头还别人的是平平的一升米,叫借米给她的人怎能心里没气!这种状况一直到李春华的二儿子陶成安当兵后才结束。 当时国家来征兵,许多人家怕打仗,不敢叫自己的儿子报名,但是每个村的指标必须完成,村民们一合计,就把李春华的儿子给报了名。 一般的父母疼大疼小就是不疼中间的那个孩子,李春华也是这样,因此当听说征兵的名额有一个落在了她家时,她内心很慌,想来想去,叫她最不喜欢的二儿子陶成安去应征。 陶成安长得玉树临风,人又老实肯干,又读过几年私塾,当时来基层征兵的军队干部对他印象很好,应征选上之后,所有新兵在驻马店集合,准备把兵源分出去,陶成安因为长得帅气,又能认会写,被那个征兵的军官直接分到北京了,当时陶成安所在的县分到北京的兵也就十个人不到,到了北京又分了一次,陶成安再次因为帅的冒泡被分到了国防部,成了一名牛气哄哄的国防兵,由此证明,任何时代都是看脸的时代。 人家领导还想继续提拔他当空军的,可惜陶成安从小家里穷,长身体的时候没吃过饱饭,身体素质差,在进行体能测试的时候,他落选了,即使是这样,他已经在自己的家乡相当的出名,每个月二十块钱的津贴不说,因为是首都国防兵的缘故,还顿顿有rou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