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盐场 (第1/4页)
萧翀虽然是今年年中才来鄮县上任,但一来就遇到了林婉婉带来的高产祥瑞,第一年的年考政绩已经有了基调。 若是没根基的人,或许会被上司拿捏住,可他则不必过分担忧这种事。 直接通过家族关系为林婉婉表功,也算是萧翀对林婉婉的投桃报李了。 事实上,如果萧翀够黑的话,直接把林婉婉的功劳全部截下,后者也是求告无门、无可奈何的。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就是现实,民与官斗,更不可能。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这种事情,听听就黑色幽默十足。 高产的粮食是肯定要向全县乃至全国推广的,但晒盐方子,在大唐的政治环境下,萧翀完全可以选择单干,绝对能为家族创造巨额的财富。 唐初的私盐尚且未纳入监管和征税之中,可cao作的空间太大。这可不是蝇头小利,而是足以引起纷争的巨利。 只是萧翀却并不想这么做,对于继承了母亲大量遗产的他而言,财富的多寡已很难引起他内心波动。 大儒张载的横渠语录里有一句特别能形容他的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人生苦短,身为一方父母官,让治下百姓都吃饱穿暖,少有所养,老有所依,为治下百姓做一点实事,才是他的追求。 当第一批海盐晒出来的时候,萧翀亲临盐场看成果,半晌不语。 相比起他的冷静,他的幕僚萧策、佐官县丞、分判众曹催征租赋的两位县尉、掌管文书簿计的主簿等官,都激动地语无伦次。 “萧明府,这样一片盐场,真的归县衙吗?” 萧翀淡然点头:“此盐场便称为望海盐场吧。贩盐所得充入公库,给县里登记着的鳏寡孤独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