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0 (第2/4页)
可是和前头宣武年间就国的亲王们相比,这个待遇就差得有点大了。 这样的话,少不得会有人说嘴,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之类的,亲哥当皇帝和亲爹当皇帝到底是不一样。 这样的话传的人多了,与天子的名声毕竟是有碍的。 可是正常地厚遇诸王,就会在乾圣年间也形成定例,日后想改就难了。 各地的藩王传承,除了世袭罔替的亲王爵,未来迟早是要被削没的,这样的话,一如宣武旧例,就不合时宜了。 上皇在宣武年间大封诸子,各地营建王府,还不是因为诸王的爵位原本是要世代传承的? 可是考封、降等袭爵制度一出来,除了世袭罔替的王府,其余的王府未来肯定是要更换新主人的,说得难听一点,若是再有个藩王运气不好绝嗣了,封国废除,花费了大量真金白银的王府不还是在那里立着吗? 祁元询和亲爹开会,开得虎头蛇尾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亲爹说要好好想想,就没下文了。 就是他出来之前,皇帝爹的眼神看得他直发毛。 皇太子很快就知道了天子为什么会这样看他。 在上皇又一次提起诸王就藩这件事后,天子主动将自己的新安排禀告给了上皇。 考虑到诸王的爵位在没有立下大功劳的时候,除了已经确定世袭罔替的几位以外,其他人都是要降爵承袭的,因此天子觉得,与其将他们封往封国,倒不如直接给予食封。 然而诸王的才干不可埋没,便令其到地方为官,治理一方,若是表现出色,仍有可能荫及子孙。 毕竟是宗室,是自己人,寻常的文人做地方官,还有升迁的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