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0 (第1/4页)
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黎垓初步理解了为何替大周管理交趾省的朝廷官员里,本地越人出身的文官们反而更加的兢兢业业。 若是真的有仗打,黎垓想了想,自己是愿意的。 多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啊! 大周原先实行的是公、侯、伯三等爵制,后来打安南,将之化为郡县后,便要论功行赏,终于将后头的子、男二等爵也给补上了,虽然大周功臣授爵之严苛历朝罕见,但是,安南都化为行省了,大周北境又一直与东胡残部对峙着,想要立战功,并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黎垓区区一个刚通过考核,能入军中当随行文官——低阶的话,其实只是文吏而已,黎垓是有自知之明的,天下人才何其多,怎么可能谁都能一上来便骤居高位——也不可能让他去做什么重要的事。 黎坦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到了永宁府之后,他便要与家人别离,先去接受随军文官要受的训练,再进入军营之中。 各地的驻军直属于朝廷,皇太子是不沾兵权的,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让天子通过了在军队驻扎时期,文官们随行入军营处理一定的营务琐事并教导普通士兵基本文字书写。 而这种尝试,也是前所未有的,于是乎,只在人才最足的原两京和太子统辖的两府进行了人才筛选,居住在两京的人,也得到了移居永宁府与太平府的恩典,这对于地方豪强中被强制迁府的人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 从前行军打仗,文臣随行的话,基本上做的就是军师、谋主的活,可是他们这一批人却不是这么回事,与其说是军师,倒不如说是给士兵们找了个先生,然而他们又最起码都是读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