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萧侯的心思 (第4/15页)
的反叛,加剧了东魏的严峻形势。 为扭转不利形势,东魏帝国的少掌门人高澄当机立断,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对侯景许以种种优厚条件诱降;二是调遣重兵急驰河南,准备动武。 高氏父子在东魏经营多年,侯景虽猛,却感觉孤军难敌。孤军,就得找盟友。盟友从哪里找?自然得从敌人的敌人那里找。 东魏当时最主要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南梁,一个就是西魏。选择投靠谁呢? 侯景把这道选择题做成了多选,他向南梁和西魏都投了降。 先是拿河南六州为见面礼,向西魏宇文泰投降请援。 又派人上表梁武帝萧衍,倾河南全境豫、广、颍、洛、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兖、西兖和齐十三州,降梁求援。 这河南十三州,可是南梁与北魏、东魏的战略缓冲带,堪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战略cbd,南梁垂涎已久而不得。 同是投降,给宇文泰6州,给老萧13州,筹码轻重显然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侯景对西魏心存疑虑,而对南梁则无所顾忌。为何如此? 因为,侯景在河南与梁朝打交道多年,知道南梁军政废弛,其有利可图。另外,侯景知道,南梁的领头人,已不再是早期的那个英明神武的骁将,而是个躺平派大佛系老朽物了。 梁武帝萧衍其人,在第十一部《决战钟离》部分已有部分介绍,现在再补充一下。萧衍,原是南齐大将。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30万大军进攻南齐,南齐军队士气低落,畏缩不前。萧衍挺身而出担任先锋,率军连夜急行军,赶到距离北魏大军仅几里路的贤首山,趁月黑风高登山,遍插旗帜。翌日天亮,北魏士兵一起床,扑面而来的是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南齐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