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萧衍的手段 (第9/9页)
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 这句话不是沈大才子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有原著作权人,他叫曹cao。沈大才子活学活用,用来劝谏新主人对前主人家人来个斩草除根。萧衍又“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派遣亲随郑伯禽前去姑熟,任务是送东西萧宝融吃。吃的东西很贵重--金块。 14岁的萧宝融倒是洒脱:要我死哪还需要浪费金块?只用美酒即可。遂喝得烂醉如泥,在醺醺然中被郑伯禽杀死。 齐明帝萧鸾(萧道成的侄子)的儿子们被屠殆尽,但萧道成次子萧嶷一支却意外地保留了下来,并在梁朝受到重用,他们主要是指在齐明帝时期侥幸活下来的萧嶷的儿孙们。 萧衍把萧嶷的后代找来,温情脉脉地说:咱们虽然出五服了,但都是还是兰陵萧氏一家子嘛,只要你们听朕的话,一样可以得享荣华富贵。 萧嶷的儿子们一听,乱世之下,最没难度的事儿就是当顺民,哪能不答应?其中,萧嶷的儿子萧子显,前文提到过的《南齐书》的作者,在该书中极力夸赞爷爷萧道成和父亲萧嶷,却把堂叔萧鸾和堂兄萧宝卷骂的犹如畜生。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得,至于写得是不是真相,已经无所谓了。因为,真相在“胜王败寇”文化盛行的国度,无足轻重。 史载,即位后的梁武帝萧衍生活简朴,衣食简单,注重选拔廉洁的官员,在其倡导下,梁朝官场上逐渐形成了一股廉洁之风。梁武帝为了解民情,还专门下诏,在皇宫门前的谤木、肺石两边各安置了一个举报箱,百姓有什么建议意见都投到谤木旁边的举报箱内;如果有冤情的,投到肺石旁边的举报箱里。一副勤政爱民、品德高尚的圣人君主形象。 杀兄弟、绝子侄、废老爹、霸弟媳的世民大帝,在史书上,也是这副形象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