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喋血河阴 (第6/12页)
,代表的是从“国之肺腑”跌落到“四无粗人”的失落的六镇镇兵镇将,以及贫苦的镇民们。 2.留在北魏古都平城一代及漠南的鲜卑武人集团。这些人远离洛阳,生活习惯基本还是以鲜卑化为主,至少可以说是汉化不彻底,暗中视洛阳的汉化改革为修正主义,汉修。 3.首都洛阳的鲜卑武人集团。本来经过孝文帝的改革,洛阳的鲜卑人都应汉化了,怎么在汉化文人集团之外还有个鲜卑武人集团呢? 这个群体,是当年随孝文帝南迁的禁军军官集团。洛阳重建门阀制度,禁军军官们被视为“代来寒人”,也是“粗人”一群,未被列入高门,在汉化文人集团把持朝政和官员选拔的情况下,这些禁军军官们后代的升迁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 老子的爷祖们当年随太武帝、献文帝、孝文帝击柔然,平北方、定中原,刀头舔血,怎么待遇现在比不上一帮儒生贪污犯?! 洛阳鲜卑武人集团的不满情绪,曾经来过一次小爆发。 519年2月,司空祭酒、给事中张仲瑀上书朝廷,要求修订北魏干部任命管理办法,规定武人们不能列入上品,不能晋升高级官员。 张仲瑀,北魏征西将军、三朝元老张彝的二儿子,张家是清河士族。 你们家是士族就不让别人活了?! 禁卫军们群情激愤,聚集了一千余人上访,扬言屠灭张家。这帮人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冲尚书省而去,目标是尚书郎张始均-张仲瑀的哥哥。 一千余人聚集在尚书省门前,高声叫骂,用砖头、石头、瓦片狂砸尚书省大门,没找到张始均。 人不在办公室,就去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