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千古一帝 (第9/16页)
祖母。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后,其母亲、可怜的汉人李氏被赐死。七年后,即476年,亲生父亲拓跋弘又被冯太后鸩杀。 更有甚者,冯太后毒杀献文帝之后,还曾动过杀拓跋宏的念头。 隆冬时节,她把不到10岁的小拓跋宏关在一间四面透风的柴房里,只给这个小皇帝一件单衣穿着,自己则烤着火炉,与大臣们商量废拓跋宏、改立献文帝的二儿子拓跋禧的事。好在大臣们一致反对,连老情人李冲都反对,冯太后这才作罢。 9岁的孩子应该懂事了,这个与自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女人,赐死自己的母亲,毒杀自己的父亲,还差点把自己冻死,这样的女人会是自己心目中慈祥的祖母? 既然如此,拓跋宏为何对冯太后之死表现的如此伤感,并以如此高的葬礼规格厚葬冯太后? 我想,主要原因是,拓跋宏已把冯太后当成了一种符号,汉化的符号。他需要冯太后这样一个符号,来向群臣及天下百姓昭显他汉化的决心。政治符号的意义,胜于一切恩怨情仇,何况对方已是个死人。死人,最适合做符号。 总之,冯太后这面汉化大旗不能倒。 果然,冯太后去世后,拓跋宏非但没有停止汉化改革的步伐,反而将这场改革推向了高潮。 493年,一支由30万人组成的鲜卑大军,从北魏首都平城出发,向南开进,带头的正是魏孝文帝拓跋宏。 大臣将军们得到的命令是---南下伐齐(南方的刘宋政权已被齐所代替)。虽然他们都不同意这次劳师远征,但皇命不可违,一个个愁眉苦脸的踏上了漫漫征途。 大军到达洛阳时,遇到秋雨连绵,道路泥泞,行军越发困难。拓跋宏却精神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