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第101章一渡一束,八股新文风 (第2/5页)
严,前句以【虞】代舜,后句释【韶】字为文情俱备,实乃提纲挈领之述!” 原来,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破题中徐鹤用虞代指舜帝,既点名了原文所述为何,又不直接写出韶为舜乐,这样绕一个弯弯,既点名自己知道此典出处,又暗合了八股破题的规矩,可以说非常巧妙。 而后一句则写出了他自己对【韶】乐的认识,说白了就是韶这种音乐,既优美动听,还言之有物,这一句既阐明了原文之意,又给下文做了铺垫。 这就是为什么彭汝玉见之则喜的原因。 彭汝玉按捺住惊喜,继续往下看去。 “笙鏞琴瑟,有以极音律之和,而闻之者心融。 干戚羽旄,有以备物采之华,而观之者忘倦。 歌九德而间九功,雍雍乎凤鸟之和鸣也,而声孰尚之。 舞九韶而协九奏,跄跄乎百兽之率舞也,而容孰尚之。” 彭汝玉看着这时,甚至手都激动地微微颤抖起来,仿佛大夏天喝了一瓢井水,畅快无比。 国朝百多年,自八股定为科举正场必考之后,还从未有人写出如此文字优美而又言之有物的文风。 寥寥几句,彭汝玉仿佛回到了上古虞国,亲眼看到了鸟兽和鸣,百姓亲睦的年代,而这,不就是儒家一直向往的时代吗? 看到这里,徐鹤开始阐述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谓之尽美,信乎其文之备,而无以复加矣。然其中又有尽善者存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