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8 (第2/4页)
亦或者云阳城的书局里,是找不到这样内容艰深的古籍的。 要不然林彦弘自己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青桐书院来,想找一位懂这方面学问的先生了。 如果不是瞻河先生注意到林彦弘在看并关注着雍州,而林彦弘主动问过他九州统一文字和官话之前的事情,瞻河先生也不会专门为他抄录了一本普通学生看不到的古籍。 想来,没有这些一环扣一环的巧合,就算林彦兴“上辈子”来过青桐书院,都未必能学到这样不同寻常的学问。 所以,林彦兴要如何才能在完全没有外部的助力下,就看懂这上面用雍国古文字记录的诗句呢? 在林彦弘看来,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 可若是林彦兴确实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才做出的这些惊世之作,那古玉须弥芥子中的古籍又该如何解释? 总不可能,是林彦兴用雍国古文字写下了自己做出的诗句吧——那一样也够惊世骇俗的了! 随着古籍上一首又一首的诗词被这样“译”出来,林彦弘越来越怀疑林彦兴的“才华”。 他也渐渐明白了,那些诗句后面留下的名字,恐怕才是真正做诗的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商隐,陆游…… 这些名字对于林彦弘来说,实在太过陌生,以至于即便他对他们的“作品”耳熟能详,却完全不知道这些人的生平。 他们好像横空出世又不知道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神秘极了。 林彦弘甚至在想,难道他们都不是梁国人…… 可他们既然是能做出这等诗作的文豪,就算不是梁州人,但肯定有些名气,林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