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 本乡本土的名人 (第2/5页)
多给工人们每年多解决一点工资奖金,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赵佰利等老派的人觉得邹建设的行为有‘低卖’的嫌疑,没有公开说他是来镀金,未来做错事大家要承担,已经是给了他这个副厂长莫大的面子,也是对他做人的一份认可。 机会摆在这了,没有阻碍了,邹建设是想要做出成绩的,要说成绩占七,为工人占三,不为过,毕竟他拥有着一些旁人没有的能量,甭管多少,只要肯用到碳素厂,则必然会带来一些好的连锁反应。 新型的大棚材料就是他帮着联系的,冬天还好,夏天炎热,既要光合作用的阳光晒,这封闭大棚又不能太热,材料的阻热效果也就成为了首要考量的标准,毕竟夏天阻隔外面的阳光照射热量,冬天了也能将内部比外部高的温度热量,同样阻隔不流失。 人多好干活儿,整体还有着相配套的成熟流程,一旦展开,短短时间,已经有十几个大棚投入到了使用。….赵佰利和韩明能带着人钻进棚内工作,邹建设则更注重跟魏涛的交流,更清晰的从他那里了解整个产销一条龙的模式。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这边失败,工人和厂子也受损失。 两人走进了一个大棚,进来后颇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外面的燥热难当感觉散去了大半,阴凉的感觉袭来,比不了车中空调凉爽,却自有一番土地内返上来带有泥土芬芳的凉爽。 “采摘和装箱再到搬运,这个过程也需要培训,时间不会多,三两天,别小看这些环节,给人感觉好似有手就行,像是草莓,摘好了,装好了,搬运不出现挤压,量小看不出来,几千斤上万斤,上下皮毛品相有差异的果实出现百八十公斤,价值方面就会差上几百块……” 邹建设很认真的在听,频频点头,细节决定成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