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4、只是个厨子 (第3/5页)
差别的,那就是小张哥的牛rou走油了,而彼得的牛rou是直接炙烤后下锅的。 从卖相上看,双方几乎不相伯仲,彼得也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他好像不记得香港什么时候出来这么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级的厨师来着。 而此刻主持人再次出现,他激动而夸张的介绍着面前的两份河粉,接着又派旁边的服务生将河粉分装成小份派发给在场的观众品尝。 小马也抢到了两份,虽然一边只有一筷子,但这一筷子下去可以说就是相当满足了。 他先吃的是彼得做的那一份,鲜香十足、弹性十足,咸淡适中,牛rou带着鲜嫩的同时还带着一股烤rou的香气,里头的豆芽也是脆爽多汁,一口下去可以说是回味无穷。 一点都不夸张啊,就这手艺,哪怕以后哪天不干了,回老家在路边摆个摊只卖这一样东西他都能过得有滋有味,虽然是小张哥的对手,但好吃是真的好吃。 而接着他也吃了一口小张哥的,这第一口下去倒是没有彼得的那么惊艳,就像平时在长安巷吃的没区别,可咀嚼几下之后就感觉出来里头的不同了。 老街坊味。 对,就是那股子老味道,是小时候就吃到的味道,是那时候放学回家路过河粉铺子时里头飘出来的引得人口水直流的味道也是跟外公闹了好久才能吃上一份的味道。 他们习惯叫这个味道叫老街坊味,酱油口偏重,回口有甜味,第一口吃下去不惊艳,但第一口下去之后偏偏就还想来第二口。 旁边的人大概也都是这样的感觉,省港本就不分家,两边的口味大概也都类似,越是年纪大的越是如此,所以年轻人很多都会把票投给彼得,而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则会义无反顾的选小张哥。 至于为什么?因为味道能够承载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