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二章 穷 (第2/5页)
,再给十年,我估摸着连篇CELL都发表不出来,留或者不留,有什么区别?这要是美国,就国内科研所的产率,能活下来三成算好的。” “看你说的,咱们和美国能比,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把科研所裁撤了,人去哪里?” “就是说,所以只能半死不活的吊着,科研经费也不用给,科研要求稍微提一点,就当养猪一样的养着,和咱俩一样。”刘宇庄的语气冰凉。 老楚也沉默了下来,一会儿,道:“我估计,杨锐首年拿个300万,多一点400万还是行的。赵院士的一半,也不引人瞩目。” “诺贝尔奖提名,一年400万人民币的经费。”刘宇庄突然笑了起来,问:“你觉得好笑不好笑?” 老楚再次沉默下来。 现在已经是84年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留学潮都已经过了两茬,从国外回来的学者们,还有与国外的交流,让中国的学者们能够轻易的了解到国外的情况。现在甚至有一些期刊,就是专门翻译外国文献并介绍外国情况的,俗称外译是也。 身在清华的老楚和刘宇庄,自然知道国外的经费给付的规模。 别说诺贝尔奖提名这样的第二阶学者了,就是理查德这样的名校终身教授,属于第四阶的学者,一年申请个两百万美元,就和玩儿似的。 就购买力来说,两百万美元用来做科研,比2000万人民币好用太多了。 要说国内不认这个,理查德随便忽悠一下庞教授,北大就给了他大几百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