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十一下同寝同食,同生同长(三) (第2/7页)
,又眼热渴望,立志一朝凌云,才入兰陵追随荀子,可以说他的目的从来都是和赵允许少充之流背道而驰的。 追随吕不韦时,他很好的完成了编撰吕氏春秋的任务,并以此自傲。可在嬴政手下,他得知嬴政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的态度后,就很快调整了状态,再不提此事了。 李斯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想君主所想,他要嬴政同进退,思想行动上都要一致,才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他要登上权利的最顶峰,就必须成为嬴政的心腹。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李斯始终高度一致的贯彻他的理念,从没有和嬴政产生过分歧,一直拥护着嬴政的政策,如果政策有误,他不会极力支持,可也不会直谏反对。 令行禁止,他一向做得很好。 但这一次韩非入秦,嬴政得慕韩非大才,想收为己用,韩非乃韩国公子之身,岂能事他国之君,断然拒绝。 导致韩非下狱是李斯的进谏,秦国对于人才的引进措施一直只有一条,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为敌人所用。 既然不能放韩非回去,那么咸阳狱是个不错的地方。 送去的那杯毒酒里,一定是有嫉妒的成份的,李斯犹豫再三,还是做下了除掉韩非的决定。 文人相轻,改不了的通病,愚人仰奉贤者,天才只想超越,取而代之。 嬴政读到了韩非所着的和,对韩非大加赞赏,评价超过了此前任何人,谴特使去韩国,让韩非以质子献地的身份入秦,既是欣赏也是招揽。 但韩非此人太傲,也太古板,他纠结自己的韩国公子身份,又不甘心韩国弱小,从苍山学成,一心想要说动韩王实施变法,但韩国并不肯听。 韩国的法令遗用晋国的旧法,在此基础上非但没有删繁就简,反而不断的添加,到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