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 松风竹炉 提壶相呼 (第3/4页)
影响至今,然后是陈曼生,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任地方官时倾心于紫砂,构思出样,请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客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作壶铭,世称曼生壶,至今仍是紫砂界的标杆,目前仍未有人超越。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文人在紫砂壶上或咏或叹,或雕或绘,字字珠玑,宛如杜鹃啼血,不尽文思,尽付如斯。 不只是五把传说中的文人壶,两年前顾景舟与吴湖帆、江寒汀等人在1948年合作的一把大石瓢以2450万元落槌,说明市场对文人壶的热烈追捧。 鲁善工把玩着莲子壶,鼻头传来狮峰雨前龙井阵阵清香,真香是可以入玉,花韵是可以销魂。能感觉到陈鸣远把钟爱一生的书画韵味,渗透到紫砂里。 那次第,烟水寒笼、朝花夜露,在一把壶上氤氲开来,或许,在洒满阳光的清晨,在雨打芭蕉的夜晚,它们会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闭上眼睛, 用心聆听, 委婉或者雄壮、缠绵或者激越的旋律,把自己带进唐诗宋词的博大精深,那里的峰烟、古道、长亭、雁群,那里的渔舟、修篁、粉蝶、兰草,都可能融入壶中。 手中的壶,肌理微妙,意蕴深厚,如霓裳,如水月,如晨岚,如烛影,演绎着优雅别致的风雅韵味。 霜满弓,声声咽,古人黄鹤已化蝶;泉弦百年,湖畔何人初见月? 年年春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