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5章 低调的奢华 (第4/4页)
两百多年无人问津的时光里已然面目全非。2002年我们启动倦勤斋修复工程,寻找两百多年前的精致手工艺是这次修复的一大难题。” “修复组首先来到江南,寻找可以复制苏绣铺垫的传统手艺。明清两代,这里设立有江南织造局,专办宫廷御用的各类纺织品。” “苏绣发源于古运河,最初只是当地捕鱼人身上的刺青,当地姑娘的心灵手巧让苏绣闻名天下。苏州刺绣以其工艺高超,设色雅致,成为宫廷礼仪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两百多年前,乾隆钟爱的倦勤斋也大量使用苏绣。” “第一部分的难度就在于几百年前的文物,不让带出宫,工作人员只能参照故宫提供的文物照片,先用铅笔把图案白描于纸上。” “花特别多,有寿桃,有莲花,有蝙蝠,有牡丹花……随便一个寓意富贵福寿的图案,大概花掉设计师两个月的时间。完成的白描稿要送交专家审核,通过之后方能进入下一步。”“将白描稿勾勒于特别订制的明黄、鹅黄的贡缎上,勾绷处理起来不能失之毫厘。接下来的刺绣由最有经验的工匠合力完成,凭借高超的技艺,三十五位绣娘历时一年的精心绣制才复原完成倦勤斋铺垫,共七套,二十三件。” “后来在徽州又千辛万苦找到和两百多年前一样的造纸技术,在金陵找到几近失传的云锦技术。在东阳,寻觅到世代相传的竹编工艺。一个个以为失传的技艺重生,古老的倦勤斋,古老的倦勤斋,重新变得光彩照人。”雅玩居士的百工匠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