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去月港 (第5/7页)
去范裁缝那边,看到范破虏起码缝了小二十件棉袄了,她说都是往辽东寄的,并非只给两个叔叔,还有其他军士,若冻死了,他们的妻女怎办?” 黄尊素喃喃道:“这女娃真是心善。” 郑海珠撇一撇嘴角,揶揄道:“堂堂大明,要靠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发善心去养边军,确实是笑话。” 黄尊素并没有勃然变色。 事实上,类似的意思,无论是他们东林学派的同窗,还是同年进士中的志趣相投者,乃至他那些血气方刚的御史好友们,早就表达过。 既然眼前这姑娘,所作所为并不逊于男子,又为何不许她讥讽时弊呢? 毕竟,大明的江山,这些女子们,也在撑,不是么? 然而,黄大人正准备心平气和地听郑姑娘继续发议论时,郑海珠却话锋一转道:“老爷,我那日得空,寻了一艘沙船,从这范家浜下水,往北过宝山界,观瞻了长江口又往南划了大半个时辰,遥望到川沙和东边海岛后,返程回来,统共也就用了大半天。” 郑海珠说到此处,眼神越发明亮,转着双眸,仿佛在复盘脑中的地图,继续条理清晰地说道:“货船无论是从长江、太湖、运河还是东海过来,都能聚集在黄浦港附近,浦江对岸的大片土地,既能种田,又能修建城池屋舍,能抵得上好几个福建月港。这上海县,真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海贸良港啊。” 郑海珠是发自内心地在阐述这段话。 她赞美的,分明就是记忆中后世繁华的黄浦江外滩、浦东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宝山港口等地。 末了,她带着笃诚的笑容,与黄尊素道:“老爷,针砭时弊没有错,但不能空谈空议。更有用的,还是想着,怎么给朝廷开源。弗朗基人、红毛番、倭人手里,如今都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