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去月港 (第6/7页)
大把白花花的银子,我大明为何不去赚?” 黄尊素毕竟是这个时代顶尖的知识分子,这些时日来多加思索,又查阅朝廷历年邸报,了解了隆庆开关后月港的公贩规矩,以及万历初年起朝廷就在澳门对弗朗基人开展的管控,他已逐渐接受了将上海县发展为第三个海贸关口的点子。 此时,他沉吟须臾,终于对郑海珠开口道:“开关有利有弊,须思量,如何趋利避害。听内子说,姑娘过几日就要与刘公公他们会合,往月港去。倘使有机会,请你务必与刘公公陈说,松江府可以开关,但不能成为第二个广东,上海县不能成为第二个澳门。” 郑海珠正色道:“自是不可以!洋人用船装着银子来买货,可以。用船装着火器来要地,休想。” 她转过身,眺望着对岸那块后世成为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土地。 黄尊素所说的隐患,她也一直在考虑。 晚明的吏治太浑浊了。 远在岭南的广粤地区,皇权更是鞭长莫及,当年葡萄牙人就是利用这一点,在用大炮轰不开大明的国门后,采取贿赂广东地方官的做法,窃取了澳门。 葡萄牙人虽然也给明朝政府贡献一点点地租,但偷逃商税、贩卖人口、sao扰百姓,甚至畜养倭奴为非作歹的事,更没少干。 作为后世来人,郑海珠太清楚,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的欧洲列强,都是什么货色。 无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人、英国人,对外侵略、掠夺殖民地的需求,刻在他们的骨子里,也是西方资本的原始冲动。 也正因此,在大航海时代,大明帝国,应该率先以主权国家的姿态开海,以主权国家的姿态参与海洋秩序的制定。 而看似暮气沉沉的帝国官场,其实并不缺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