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三藩起义始末 (第5/10页)
马改变了整个形势。 康熙蒙在鼓里,在他的算计中,这样的一步步蚕食,根本不会促使吴三桂反叛,所以他逐渐加大了步伐。 在康熙看来,如果就这样下去,和平的解决三藩,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事情的展哪有他想的那么好? 华山派与南宋金钱帮的进攻,让康熙感到了一丝危机,但是一件事的成功,让他昏了头。 在华山派刚刚登陆朝鲜半岛的时候,六十九岁的平南王尚可喜提请撤藩归老,并希望大儿子尚之信袭爵。 康熙自然乐不可支,大喜过望,正不知咋办呢,你却自动送上门来。这样吧,也别一个走一个留了,你们父子一齐回老家吧。 尚可喜愣了,这可是他没有想到的事,但他不是吴三桂,赤胆忠心惯了,除了服从也没其他办法。唉,那就与极不相能的大儿子一起走吧。 说起来,这也是大清王朝做的不厚道,这三藩且不说,在这三藩之前,还有一个定南王孔有德,顺治时就已两次上疏,请求北归安享余生了;只是南方抗清斗争依然艰巨,朝廷没有同意,结果就在最后一次上疏的那年,被李定国败困于桂林,城破兵败而亡。 而平南王尚可喜,顺治时也两次申请北归而不得,以后不要说大乱前,就是乱中也坚决不反,对大清一直忠贞有加,赤诚一片。 尚可喜还不怎么说,吴三桂与耿精忠却如遇霹雳,怎么也没想到会生这样的事,自己也从未打算过撤藩,但皇上这么痛快就恩准了老尚与儿子一起回老家,难道对他们也是一个暗示? 怎么样,该考虑是否撤藩了吧?是主动学习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