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三藩起义始末 (第6/10页)
进,还是朝廷下令让你们跟着模范做,自己掂量去吧,但转过来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唉,真是伤脑筋的事,是置若罔闻,还是迅跟上?矛盾啊! 老吴、小耿自非老尚,对现有的一切,留恋着呢,想让他们主动撤,门都没有,可人家尚可喜开了口子,打了头阵,表了忠心,咱们总得有点表示不是?于是二人各自关上门,自家人在一起密议一番,最终决定先主动提出撤藩,探个行情,(摸)个准信,再做打算。 吴三桂虽然儿子不能生育了,但是抱个养子延续血脉,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心里终究还是存着一丝念想。 两人的小算盘其实打得都很精,特别是吴三桂。俺在南疆重地坐镇这么多年,又是亲王重臣,牵一而动全身,一系列问题呢,哪能说撤就撤?虽然朝廷对俺疑虑颇深,可这些年俺扪心自问,是努力尽了臣子之节的,不过是有点私心,不忍丢下拼死拼活才拥有的这一切,并想让子孙们代代相继罢了,也不是无理要求啊! 皇上圣明,体察下情,对这撤藩之事,应该不会这么轻易就同意。若真是这样,俺如此一来,岂不一箭双雕?既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再一次打消了朝廷疑虑,又能继续当俺的藩王,荣华富贵一个不丢,岂不美哉? 其实,老吴、小耿的想法也并非没有道理,当二人撤藩的奏疏上达后,朝臣们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总体是反对撤藩的占了多数。 风险大,不好惹,弄不好要出乱子的。藩当然要撤,问题是怎么撤;现在撤,不如以后慢慢来。 退一步讲,就是立马撤,也不能一齐来,还是要分个轻重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