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奇迹--都江堰 (第3/4页)
大的成都平原。西边一股为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之后,李冰又在鱼嘴堤的尾部修建了平水槽和飞沙堰,用以分洪、溢洪。自分水堰建成,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旱涝灾害了。 都江堰建成后,李冰为了保障堤堰的质量和效用,建立了维修制度。每年十月份霜降时节,岷江流量最小,李冰就在这时带领众人修缮工程的薄弱环节和坏损部位。“深沟滩,低作堰”就是他在维修过程中提出的六字口诀。年复一年的维修、放水,使得清明节前后的放水日逐渐成为了当地百姓的一个盛大节日。放水仪式上,人们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表现出征服水患后的巨大喜悦和对李冰的感激爱戴之情。 为了测量岷江的水位,控制内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人立于江中,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都江堰的建成,彻底根除了蜀地千百年来的岷江水患,造就了一个人间的天府之国。蜀地从此“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骄傲,它完备的设计和悠久的历史足以让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惊叹。李冰也因此与他的丰功伟业一起流传千古。杜甫有诗云:“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