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67章武器的进步与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武器的进步与发展 (第2/4页)

攻打赵国时,“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秦虽不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

    上述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春秋和战国的作战方式有很大关系。春秋时期的战争以整齐的车战为主,战事的胜败掌握在驾车的贵族手中,而这些贵族遵循着骑兵的交战规则,十分看重威信和“面子”,很少奋力作战,战争也就不那么激烈。而在战国,职业的将领掌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战事的支配权,他们受命于一个国家,便会为这个国家拼死力作战,夺取城池和资源,以战功换取荣誉和爵禄。战车在平地作战很方便,但在崎岖的地带很难驾驭,而且一旦车阵生乱,就很难恢复原来的阵列,不能满足战国的作战需要。于是,步兵的作用大为提高了,步兵野战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作战方式。同时,战国人还从一些骑马的游牧民族那里学会了骑射,以骑兵作为步兵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赵武灵王就大胆地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建立了战国第一支骑兵主力部队。从他开始,骑兵成为华夏国家军队的主要兵种之一。

    除步兵作战外,战国还有水军和船战的作战方式。成都出土的嵌错宴乐赏功铜壶和河南汲县山彪镇水陆攻战纹铜鉴上就刻有水军作战的情形,画面上反映出远距离用弓箭,近距离用戈、矛、短剑的作战场景。而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已有可乘90人的大型战船。

    武器装备的改进也是战争出现不同面貌的重要原因。冶铁技术在战国得到迅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