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阀_第二百一十六节 火箭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节 火箭炮 (第2/5页)

让赵泽勇参观的时候,赵泽勇表示很不认可。于是将自己的想法给技术人员沟通。

    “直升机两边各安装一个火箭筒,这可不行啊,最多打两发而已。为什么不考虑设计一种多管火箭呢,这样就拥有足够的火力了。”

    火箭筒的最大缺陷就是,没办法立刻装填。在步兵手里还好说,可是固定安装在直升飞机上,那可就只能像固定翼飞机那样,提前装弹了,这样的效果甚至都不如直接让人坐在直升机上扛着火箭筒打呢。

    “多管的?”

    技术人员有些不太明白多管的意思。

    要知道多管火箭炮二战时候才投入实用,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弹是典型的代表,这种武器也是装填不方便。不能像普通炮兵那样,每分钟装填十几二十次以上,所以只能采用量来取胜,一次性多管齐射,射完就走,极短时间内的覆盖性打击会给遇到的每一个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军就不说了。他们吃的苦头最大。美军后来在朝鲜战争中遇到中国军队装备的苏制喀秋莎火箭炮的时候,第一次也是被打蒙了,联合国军士兵恐惧的谣传,说中国人装备了新式的战术核弹。

    除了苏军的火箭炮外,二战中德军的火箭炮也投入了实战。只可惜德国人走了弯路。由于这不是一种精确打击的武器,而是一种覆盖性武器。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并没有重视。只将火箭炮部队装备在化学部队中,而二战中德国并没有敢发动毒气战,因此德国火箭炮几乎没有表现。当然他们的设计也有问题,苏联人清晰的认识到这种武器的特点,于是采取了大量、快速的发射策略,设计的火箭炮一次可以发射几十枚火箭弹,并采用发射架装载在汽车上,快速移动打完就走。而德国人的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