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 (第5/17页)
得名。董卓大军与三国诸侯曾在此大战,成就了三英战吕布的历史演义。刘邦与项羽、李世民与窦建德,也都曾在此鏖战。李家建立李唐江山后,为避李渊祖父李虎之讳,将此关名改为武牢关。 如此重要的军事重镇,高欢却把它当成外放看不顺眼的臣子的地方。高慎到任后,高欢才缓过神儿来,有些后怕,一道急令传至虎牢--高慎,你这个北豫州刺史,只管民事,军事由奚寿兴负责。 一道彻头彻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命令。 可以想象,这纸急令,不仅没起到分权的目的,反而加速了高慎的叛变。543年,他直接向西魏的宇文泰投降了,投名状就是--虎牢关。 这才应该是高慎投西魏的真相。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是高慎投降了西魏,并向宇文泰献出了东魏的战略cbd虎牢关,也引发了东西魏之间的一场大决战—邙山大战。 543年,喜提虎牢关大礼包的宇文泰,亲率大军接应高慎,到洛阳时,包围了河桥南城。 河桥位于洛阳城东北,西晋年间杜预所建,是当时黄河上的唯一桥梁。河桥规模宏大,在河两岸各有一个桥头堡,中间沙渚上也设了一个堡垒,称为“河桥三城”。 此时,西魏军前锋已经进入虎牢。宇文泰则亲自率军围攻尚在东魏控制下的河桥南城,试图阻止高欢渡河。 543年3月初2,宇文泰还未攻下河桥南城时,高欢已率10万大军兵临黄河。 整条河桥仍然在东魏控制下,东魏援军又来了,宇文泰见事不妙,向西撤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拿下河桥,撤军时,宇文泰想想不解气,下了一道命令。 派人在黄河上游放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