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 (第6/17页)

多条小船,小船上塞满柴火稻草,点着后就是一条条的火船。火船顺河而下,碰到河桥时,就可将河桥烧毁。

    你用船攻,我也用船守。东魏大将斛律金则派人在河桥附近用一百多条小船排成长队,船上拉了一条长长的锁链,来了个“铁索横江”。

    见火攻未能奏效,宇文泰向西撤退到瀍水(洛水支流,在洛阳西北)附近,把守住绕过邙山南下洛阳的要道,以阻止东魏军进一步南下。

    邙山位于洛阳以北,黄河以南,是汉晋帝王的陵墓所在。

    高欢大军驻扎在邙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位置比较尴尬。向东,后方易被袭击,向西,通道又被西魏军卡住。

    对此,高欢的对策是:面朝西方,依邙山为阵,坚守阵地而不冒进,静待宇文泰。

    西魏在虎牢的先锋部队和主力部队被分割开来,时间拖得越久越对西魏军不利。在两军僵持十多天后,突袭战爱好者宇文泰,决心趁夜突袭高欢。

    543年3月17日夜,乍暖还寒,月黑风高,清风中弥漫着初生青草的味道。宇文泰命令士兵们喂好战马、吃饱喝足,放弃辎重、轻装上阵,蒙着厚厚的夜幕向高欢军扑来。

    古代行军打仗,两军大营相隔不远时,往往都要派出零散侦察兵,在对方大营附近观察监视。高欢当然也不例外。

    西魏军一行动,东魏的侦察兵就发现了,快马加鞭,及时在3月18日清晨前回到大本营,将宇文泰军的动向报告了高欢。

    高欢听完汇报,笑了笑:宇文泰这一夜的行军,肯定是吃了干粮后就往东赶的,水都没喝,渴都渴死了,还用我杀吗?

    枭雄的思维跟常人就是不一样,人家大老远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