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警钟 (第4/5页)
量,他这是在哗众取宠呢,还是别有用意?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项目的成败了,往大了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说具体点。”徐寒沉声问道:“哪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其一,农户富裕以后,手里有钱了,我们的各种税费、提留,会不会水涨船高?其二,经济发展了,到我们这里来的企业商户会逐渐增加,我们的政府部门,还会不会像今天一样,热情接待?是不是会滋生骄横之气,进而对商家索拿卡要?其三,经济发展了,我们的地方建设也得跟上去,水、电、交通、通讯等民生建设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如果出现了缺口,会不会向农民、企业摊派?” 这些问题,都很敏感,但江天放没有理睬众人诧异的眼神,自顾自的往下说: “有句成语叫做‘涸泽而渔’,农民也好,企业也好,就是那些鱼,鱼的成长,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的,一网打尽了,以后我们就没得鱼吃了。” 这些话,本来是属于以后这才需要关注和担心的问题,江天放今天说来,其实也只是想预先提个醒,让大家,特别是州里、县里的领导,心里提前有个数。 “当然了,我这里也可以承诺,至少在今后三年,药材基地的项目,绝对不会失败,我说过的,财政收入翻一番,农民收入也得翻一番,这话一定要兑现。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首先,是有商业合同的保障,其次,是有我们政府政策来保障;具体如何实施,我想,请我们易县长、宁厂长来给徐州长说明。” 江天放将刚才那些严肃、窒息的话题轻轻带过,转向了老易县长。 徐寒也不深究,江天放提出的这些问题,别说是自己,就是州委书记来,肯定也无法立刻给个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