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九十一章 从信牌到北海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从信牌到北海道 (第3/6页)

行编号管理,每年按编号发给信牌,有信牌且编号符合者才准许进港贸易,否则直接哪来回哪去。

    这就是著名的“正德新令”。

    (那些动不动就描写跑到长崎贩卖人口的全是胡扯,不提幕府根本不允许国民出海,先说港口你都进不去。除非上来就开打,但打完的结果很难说。)

    由于贸易限定,且必须通过信牌才能入长崎港交易,因此在清朝就引发了“信牌风波”。

    正德新令施行后,当年得到信牌的,主要是以江浙商人为主的四十二条船。等他们回国后,一帮没拿到信牌福建帮船头就向宁波府鄞县知县起诉,告江浙帮船头接受带有日本年号的信牌,乃是奉外夷为正朔,实属忤逆朝廷。

    案子递到了时任浙江巡抚徐元梦的手中,徐元梦认为江浙商帮“以中国商船受长崎地方牌票,不但有乖大体,相沿日久,定生弊端。”

    因此,江浙商人的四十二张信牌便全部被浙江海关监督没收,而且清廷九卿还准备商议定罪。

    不过当时的康熙还算明白,他在上谕中说:“此牌票只是彼此贸易之一认记耳,并非行与我国地方官之文书……我国海关官员给与洋船牌票,亦只为查验之故,并非部中印文及旨意可比。”

    康熙的意思就是,浙江巡抚及朝廷各部不了解贸易内情,小题大做,势必影响商人贸易,于是下令将原票还给江浙商人,照常贸易。

    (前文所提到的沈敬丹,就属于江浙商帮)

    所以赵新如果去长崎贸易的话,只能硬着来。

    即便是赵新找了一些新奇古怪的玩意送给幕府(比如给将军送大象,这个真有人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